4/22 ,全球各地以各種環保活動大聲呼籲大家行動愛地球
我們也邀請生產者與消費者一同努力
讓我們用自己的力量,建立新習慣,累積影響力
要減少碳排放,拯救地球,絕對需要我們攜手共同努力!
【友善農耕,十年減少24%溫室氣體排放】
過去,農業有著「長不大就是缺肥」的傳統迷思,傳統肥料其實是一種石化製品,需要一連串工業化製程,加上大多仰賴國外進口,碳排放量十分可觀。
十年來,隨著環保意識抬頭,越來越多農友們開始改變自己的生產模式,採行友善農耕,包括:合理化施肥、自行製肥、改善糞尿處理方式……等,小小的改變,卻帶來大大的成效,根據???,友善農耕在過去十年,累積總計降低了24%的溫室氣體排放!農友們的改變,除了減少地球環境的破壞,也讓消費者們可以品嘗到更純粹、更天然的美好滋味。
【吃在地,食當季,低碳飲食新主張】
全球運輸越來越發達,吃到來自各地的食材已不新奇,然而,這些飄洋過海的珍餚,卻持續加速全球暖化。「食物里程(Food Mile)」代表從農場到消費者手上所需運輸距離,食物里程越高,表示食物一路上需要耗費更多運輸燃料、更多電力能源,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。以馬鈴薯為例,臺灣在地生產的馬鈴薯,食物里程可能僅一百至兩百公里,美國進口馬鈴薯的食物里程數,則會高達一萬五千公里!雖然,現在市場中進口食材的價格,可能低於國產食材,採購進口食材,表面上省了幾塊錢,卻不知不覺中成為地球暖化的幫兇!
近幾年,隨著氣候變遷的幅度和對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,消費者更意識到自己的角色,在永續發展、循環經濟推動的重要性!今天是世界地球日,我們邀請大家,在日常消費中多多選購在地、當季的農產品,不但可以品嘗到最新鮮美味的食物,支持辛勤的在地農友,更可以藉此降低碳排放量,為地球的環境保護盡一份心!讓小小的日常,創造三贏的明天!
【幸福千千歲】
這是一個青銀共農的故事,也是一個關於幸福生態系的故事。
由一群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農友們組成的「千歲團」與數位返鄉青農辛苦栽種耕耘,每一顆收成的黑豆,皆飽含了我們對品質的堅持,對提供消費者最好產品的堅持!